![]() |
从不同角度出发,近视也有多种分类,例如按照眼睛调节作用来分,有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按照近视程度可以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按照临床病理还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和进行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那你可能要问,跟我们今天要说的近视度数有什么关系呢?
600度以上和600度以下近视的区别,如果抛开可见的数字差别,真正的差别又在哪里呢?是600度以上近视人群通常要戴“酒瓶底”眼镜么?NO!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
相信大家都知道,气球被吹大以后,气球颜色会相对变浅,内部物体的暴露也会越清楚,对吧?
眼球也是一样的,由于眼轴延长、眼球的扩张致使眼球壁组织变薄,首先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进行性变薄,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加之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改变,造成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障碍,致使浅层色素减少或消失。
这样暴露的脉络膜红色血管与血管网之间的褐色色素就交错形成了近视眼特征性眼底改变——“豹纹状眼底”,尤以后极部较为显著。而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年龄越大,豹纹状眼底会越明显。
严格意义上来讲,“豹纹状眼底”属于非病理性眼底改变,它可以看做是高度近视的一个表面现象,类似于面部发红是发烧的一个表面症状一样。但是它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征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会造成视功能障碍的病理性眼底病变。作为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病理前改变标志,控制豹纹状改变的不同阶段,可以阻止或减缓病理性改变的演变和发生。
所以,600度以上近视人群尤其应注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如发现豹纹状眼底,更应提高检查频次,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眼底病理性变化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